泉州極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嗎?
泉州是國務(wù)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,文化積淀濃厚,歷代名人輩出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泉州十大名人。
留正
權(quán)兵部侍郎
留正,謚忠宣,南宋永春昭善里留灣(今永春縣桃城鎮(zhèn)留安村)人,乃五代清源軍節(jié)度使留從效六世孫。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,卒于寧宗開禧二年,年七十八歲。歷孝宗、光宗、寧宗三朝,是名符其實的“三朝元老”。六世祖從效,事太祖,為清遠軍節(jié)度使,封鄂國公。紹興十三年,第進士,授南恩州陽江尉、清海軍節(jié)度判官。
曾公亮
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
曾公亮(999年-1078年2月27日),字明仲,號樂正,漢族,泉州晉江(今福建泉州市)人。北宋著名政治家、軍火家、思想家。出身晉江曾氏。仁宗天圣二年進士,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歷官知縣、知州,知府、知制誥、翰林學士、端明殿學士,參知政事,樞密使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。封兗國公,魯國公,卒贈太師、中書令,配享英宗廟廷,賜謚宣靖。
施瑯
善戰(zhàn)的得力驍將
施瑯,字尊候,號琢公,清初著名將領(lǐng)。施瑯降清后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,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,福建水師提督,先后率師駐守同安,海澄,廈門,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。由于“施瑯背鄭降清”,施瑯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,人們對他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、智者見智,存在分歧。
洪承疇
明末清初將領(lǐng)
洪承疇(1593年10月16日-1665年4月3日),別名洪彥演、洪亨九,曾任兵部尚書、太傅、少師等職位。洪承疇曾經(jīng)圍剿明末農(nóng)民起義軍有功、建議清朝采取明朝典章制度、迅速穩(wěn)定南方;降清后順治帝對洪承疇十分器重,清軍占領(lǐng)江南后,洪承疇采取以撫為主、以剿為輔的策略;建議統(tǒng)治集團也須“習漢文,曉漢語”,倡導儒家學說,舉薦明朝官吏。
鄭成功
封為忠孝伯
鄭成功,原名森、幼名福松,字大木,號明儼,南安石井人,明天啟四年(1624)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戶市千里濱。父鄭芝龍,母日本長崎平戶市田川氏女。明崇禎三年(1603),成功7歲,自日本回安平(今晉江安海鎮(zhèn))求學,取名森。成功11歲時曾依塾師“灑掃應(yīng)對進退”為題作文,寫下“湯武之征一灑掃也;堯舜之揖讓,一進退也”的驚人之句作應(yīng)對。
留從效
云屋萬家,樓雉數(shù)里
留從效(906?962年),字元范,昭善里留灣(今桃城鎮(zhèn)留安村)人,生于唐哀帝天?三年(906)。幼年喪父,以孝順母親、尊敬兄長名聞鄉(xiāng)里。好讀書,尤其好讀兵書。少年時為泉州衙兵,后升為散員指揮使。后晉天福九年(944),閩王王延曦為部將朱文進所殺。文進自立為閩王,派他的黨羽黃紹頗為泉州刺史。
李光地
讀書最怕是無疑
李光地(1642-1718年),字晉卿,號厚庵,別號榕村,泉州安溪湖頭人。開漳先鋒,輔勝將軍李伯瑤之后。其祖系漳州市薌城區(qū)浦南鎮(zhèn)渡東村人。后其祖經(jīng)風水大師黃妙應(yīng)指點,將李伯瑤墓遷到渡東,并按黃妙應(yīng)之說定居在湖頭(其中還有段故事)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中進士,進翰林,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。
梁克家
為文渾厚明白
梁克家,字叔子,福建晉江人,宋建炎二年(1128年)生。自幼聰敏過人,博聞強記;少懷大志。未第時游學廣東,在揭陽縣東壩賞梅,詠詩有句云:“九鼎燮調(diào)端有待,百花羞澀敢言芳?!笔惆l(fā)參與治理國家大政的雄心壯志。紹興二十九年(1159年),回福建參加鄉(xiāng)試,名列第一。次年入京會試、廷試,又名列第一,以狀元及第,授職平江簽判。
黃鳳翔
禮部右侍郎
黃鳳翔(1538?1614年),字鳴周,號儀庭,晚年更號止庵,泉州人,明嘉靖十七年(1538年)生。隆慶二年(1568年),中進士第二名,初授編修,奉命教習小內(nèi)使讀書。萬歷初,參與編修《明世宗實錄》,后調(diào)升為修撰,纂修會典,管理誥敕,充經(jīng)筵講官(在皇宮內(nèi)進講《四書》、《五經(jīng)》之官)。
楊道賓
詩文溫粹典雅
楊道賓曾科舉落第,聽說兄弟欠人家的錢,流落于南京,急忙前往,為兄償還所有債務(wù),偕兄而歸??婆e中第授職編修后,妻子卻又去世了。有一位正得寵的太監(jiān),他的弟弟官錦衣衛(wèi),想把女兒送給楊道賓做妾,且以十萬金為嫁妝。楊道賓說,我乃一貧寒之士,剛剛登第,怎么敢收你的金子和女子做側(cè)室呢。遂態(tài)度堅決地辭掉了這門婚事。